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设计学院开展“巧手裁皮,妙影成戏”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 :2025-10-28      浏览:12

    10月25日,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e间美育”志愿服务团队赴福州市鼓楼区灵响社区开展公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活动聚焦皮影非遗文化传承,创新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引导社区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魅力,既是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进社区”行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探索“AI+美育+非遗”融合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



    “巧手裁皮,妙影成戏”活动伊始,志愿服务团队以“理论讲解+实物展示”的形式,系统介绍了皮影戏的发展历程。通过展示陕西华县、河北唐山、福建闽南等不同地域的皮影作品,对比分析其在造型设计、纹样雕刻、色彩搭配上的差异,直观呈现皮影艺术“一戏一格”的地域特色,为后续创作环节奠定文化基础。




    本次活动设置了“AI+皮影”交互体验环节。学生完成皮影习作后,志愿者借助智能风格迁移引擎,依托涵盖15种适龄艺术风格的数据库,通过技术处理将学生作品一键转化为梵高“星夜”晕染风格、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等艺术形态,实现传统皮影与世界经典艺术的融合,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新思维。





 



    在“关键词AI生图”创作环节,志愿者引导学生围绕经典文化、地域特色等主题组合关键词,例如以“唐僧+白龙马+九环锡杖”为核心元素,触发AI生成创作素材。平台根据输入关键词,自动生成包含水墨、工笔、卡通等至少三种艺术风格的意象图,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参考,有效降低了创作门槛,高效地将创意转化为皮影设计方案。部分学生还基于AI生成图,加入个性化细节,设计出兼具经典韵味与个人风格的皮影形象。



  

    在活动尾声的“未来职业AI成像”环节,志愿者首先为每位学生拍摄正面肖像照,随后围绕“未来职业理想”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表达对职业的憧憬。借助AI技术,学生的肖像与对应职业场景深度融合,实现“理想表达—技术成像—视觉反馈”的闭环。让抽象的职业理想转化为具象的视觉体验,既深化了活动的育人内涵,也为非遗课堂赋予了成长引导的附加价值,现场学生在看到“未来职业形象”时,纷纷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活动氛围达到高潮。






    此次公益课堂活动,是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以“志愿服务+专业资源+智能技术”的模式服务社区美育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引导青年学子以专业能力赋能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助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