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学术创新能力,2025年6月11日至22日,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张小燕、王方怡、赵汉卿三位老师组织2024级设计学研究生,赴福州、泉州开展《专题研讨》课程调研。通过"博物馆研习+工作室实操+传承人对话"三维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在闽派非遗的活态传承中感悟中华文脉,在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提升文化自觉与设计创新力。
首站福州,师生们走进昙石山文化博物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和福州市博物馆。昙石山文化博物馆展现了闽台文化的同根同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则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现代传承;福建博物院和福州市博物馆的丰富馆藏,呈现闽地多元文化交融的脉络。在中国漆篮之乡——永春县仙夹镇,同学们们近距离观察漆篮的制作工艺,感受传统技艺的匠心独运。拜访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海生时,他分享了传统纹样应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创新实践。此外,师生们还造访了国家高级一级技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传承人黄雪玉的工作室,体验漆线雕的制作过程,领悟“以线塑形、以金为衣”的匠人精神。学生们重点考察了泉州市博物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泉州交通史博物馆4座博物馆,构建起“本土文化坚守-外来文明吸纳-创新融合发展”的海丝文明演进模型,彰显了闽地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此次《专题研讨》课程实践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积累,更是一场浸润式的文化传承教育。学生们纷纷表示,本次实践为后续开展系统性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深化闽地文化遗产领域研究、推动学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在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传统艺术语言,让古老的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