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刊发“闽都建筑遗产 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多项研究成果 |
|||||||||||||||||||||||||||||||||||||||||||||||||||||||||||||||||||||||||||
发布人:design 发布时间:2024-12-12 浏览次数:10
|
|||||||||||||||||||||||||||||||||||||||||||||||||||||||||||||||||||||||||||
近日,《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刊发多篇闽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闽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是福州市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由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缪远教授团队申报,于2023年11月10日获福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正式授牌。闽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致力于解决闽都地区建筑遗产保护与设计创新重大现实问题,围绕闽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榕台融合发展及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等核心议题,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与人才优势,跨学科综合开展社会科学与科技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挖掘闽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精髓,探索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同时,针对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其历史风貌,实现其功能与价值的再生。此外,中心还积极推动榕台在建筑遗产保护与设计创新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力争打造成为福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高端智库,并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 近一年来,闽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立项项目共计13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
同时,产出了一批优秀成果。11月,《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先后刊载了3篇闽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最新研究阶段成果。 11月5日,《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以《福安大厝:层台累榭广厦高堂》为题,报道了缪远教授等人关于闽东地区的重要民居类型的研究,该研究阐述了福安大厝的居住智慧,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宝贵的参考。 图为《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福安大厝:层台累榭广厦高堂》截图 图为冠岭大厝(课题研究素材之一) 11月18日,《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以《屋头狮:闽东传统建筑上的祈祥瑞兽》为题,报道了缪远教授等人关于闽东传统建筑装饰的有关研究进展,阐述了传统建筑装饰—屋头狮的形态、选材及其反映的民间建筑风俗。 图为《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屋头狮:闽东传统建筑上的祈祥瑞兽》截图 图为霞浦县的屋头狮(课题研究素材之一) 11月26日,《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以《福安溪东教堂:精美藻井值得一看》为题,报道了缪远教授等人关于中西建筑艺术融合的新见解。研究内容为藻井的造型、结构和彩绘装饰,映射出其历史演变中地域文化和外来因素的融合。 图为《福建日报》(理论周刊·文史)《福安溪东教堂:精美藻井值得一看》截图 图为福安溪东教堂(课题研究素材之一) 图为藻井上面的彩画(课题研究素材之一) 闽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产出的优秀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其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为福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未来,中心将继续深化理论研究,加强人才培养,拓展社会服务,提升决策咨询水平,促进信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福州市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和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